中国具有前瞻性的

医院建设导向期刊

期刊

邮局订阅 82-607(邮发代号)

订阅,孔浩 01081138756

订 阅投 稿

240元 / 年(全年12期)

《论文重合率自检》

有理,有据,有干货!不同建造形式的传染病患者救治设施比较~

编辑部 来源:《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23-06-27

传染病防治是公共卫生系统的重要工作,其救治设施因不同病原体种类、不同的传播特点、不同的社会环境,出现了很多新的探索与实践。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中,我国主要运用了传染病专科医院、箱式负压病区、方舱医院、平疫结合医院等救治设施,根据各种救治设施的特点及当地的建设条件,多措并举,较为有效地确保了患者的隔离和救治。



一、传染病专科医院

传染病医院是诊断与收治患有国家法定传染病患者的专科医院。规模较大的传染病医院多远离中心城区,用地面积比同规模综合医院更大,建筑密度更低。北京地坛医院和上海公共卫生中心是我国目前规模较大的两所传染病专科医院,建成时间相近,本文以这两所医院设计为例分析传染病专科医院的一些特点。

( 一 )选址区位分析

新建传染病医院的选址应安静、远离污染源、交通便利,不宜设置在人口密集区域。各城市对传染病医院与周边建筑的卫生隔离绿化带有详细的要求,如上海为 50 m。

北京地坛医院迁建工程开始于 2005 年底, 2008 年8 月投入使用。用地位于京顺路与来广营东路交汇处东南角,距机场路 500 m,距五环路 3 km。上海公共卫生中心项目开始于 2003 年 5 月, 2004 年 10月投入使用。用地位于上海金山山阳镇,距上海市外环线 40 km,基地周围还环绕着占地约 267 000 ㎡ 的隔离林带。

( 二 )总平面及经济技术指标

本着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的原则,传染病医院在总平面布局上充分考虑当地常年主导风向,明确划分功能分区,严格区分洁污流线。传染病医院的门诊和住院病区按疾病的传播途径分设,为不同传染病种分设区域,院区均有较低建筑密度和较高绿地率。
北京主导风向为北风,北京地坛医院将清洁的非医疗功能区布置在用地的北侧,污染源较多的医疗区布置在用地的南侧。医疗区中由北向南依次为门急诊医技科研部、一般传染住院部、呼吸科住院部。医疗区与非医疗区主体建筑之间设 50 m 隔离绿化带,可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抢救提供预留空间。
上海主导风向为东南风,上海公共卫生中心将医护生活及教学培训区布置在基地东南角,医疗及科研区分散式布置在宽裕的基地环境中,生活区与医疗区建筑最小间距达 71 m。医疗区南侧为非呼吸道传染病区,西北侧为呼吸道传染病区,正北侧为医技用房。动物实验及科研用房位于西侧,为上海最小风频的上风向。上海公共卫生中心项目建设用地达 333 500 ㎡,充分预留了后期发展及临时救治设施的建设场地。
( 三 )传染病医院的特点简析
传染病医院在用地及卫生方面有严格的规范要求,选址大多较为偏远,占地面积较大,容积率低,同时还应考虑大量临时救治设施的预留用地,土地利用率不高。作为一类特定的专科医院,传染病医院一直遵守严格的卫生隔离模式,不同病种的病区须分设,呼吸道传染病病区须设置“三区两通道”和负压病区。
负压病区配套的污染区走道、卫生通过区等,普通病区不须要设置,在同样的床位配置下,负压病区所需建筑面积比普通病区大。为维持压力梯度、保证负压病区室内合理的定向气流组织,负压病区所使用的机电系统能耗也比同样床位数的普通病区大。
( 四 )传染病医院的平疫结合
传染病病区按照病种分设,在平时使用时须严格分为非呼吸道病区和呼吸道病区,一般设在不同楼层,用地较大的医院也可设在不同建筑单体。呼吸道病区在平面布局及机电系统要求等方面比其他病区更高,在设计时非呼吸道病区的平面布局按照要求设“三区两通道”及卫生通过。机电设计方面,机组采用变频控制,风管及管井尺寸按照疫情时对风量和换气次数的要求设计,并安装调节阀,疫情期间可将非呼吸道病区转换为呼吸道病区。对于呼吸道病区,可以考虑在疫情期间将其改造为负压隔离病房的可能性,对预留的转换病区的新风及排风均采用相应的变频处理,每间病房的支管均安装定风量阀,在平时或疫情时调节每间病房的风量和换气次数至所需的固定值。

二、临时救治设施

( 一 ) 箱式负压病区
箱式临时医疗建筑的应用可追溯到越战时期。在我国医疗建筑领域最典型的运用被认为是 2003 年为救治 SARS 患者修建的北京小汤山医院二部。2020年 1 月,武汉市成为新冠肺炎疫情的重灾区,为收治更多患者,武汉市先后修建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这两所医院是北京小汤山医院的改进和提升版,从设计到施工等项目各方面都呈现明显的代际传承与发展。以上三所大型临时医院为满足超短建设周期的要求,几乎实现了完全模数化的设计及建造。正是因为设计方案采用以基本模数组合的标准化集成单元,利用工作人员通道作为中轴,快速组合,才确保了设计与施工速度。
在小汤山医院工程中,受限于当时的资源条件,尽可能利用现有箱体及活动板房,但现有资源规格不一,且箱体结构与医疗功能有矛盾,有些功能的解决不尽完美。在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建设中,多采用 2 990 mm(W)× 6 055 mm(L)× 2 896 mm(H)和 2 990 mm(W)× 5 990 mm(L)× 2 896 mm(H)两种集装箱集成模块,并将建筑平面与模块尽量融合。设计者利用集成模块特点,再结合传染病医院中呼吸道传染病区的负压病房设计要求,设计了两种集成模式。一种模式为两个集成模块设置两间单人负压病房,每个集装箱内设置 1 张病床, 1 个包含淋浴、马桶、台盆的患者卫生间,同时每个集装箱各占用约 1.5 ㎡ 的面积,共同形成从半污染区进入病房的缓冲间,内设供医护使用的台盆。另一种模式为三个模块设置两间双人负压病房,左右两侧集装箱内分别设置两张病床,中间集装箱一半空间作为从半污染区进入病房的缓冲间,内设供医护人员使用的台盆,另一半空间分为供两个病房使用的两个患者卫生间,卫生间内部设施与前一种模式相同。设计时根据医疗救治方案,选用相应的病房布局模式。单人负压病房既可用于收治疑似患者也可用于收治确诊患者,尤其是较危重患者,双人负压病房只能收治同一种传染病确诊患者。仅分析病房的集装箱利用率,双人病房高于单人病房,尤其在病房数量需求庞大的情况下,优势更加明显。
箱式建筑由单元箱拼装而成,箱体交接处不易防水及密封,现场常出现较大安装缝隙,不利于防水及环境控制。箱式建筑屋面在用橡胶条填实封堵缝隙之后再铺设防水卷材,相当于建筑防水规范的一道防水。负压病区是能耗较大的公共建筑,而临时建筑不考虑节能措施。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项目中作为病房使用的集装箱平面尺寸为 2 990 mm× 6 055 mm,床进深方向箱内净尺寸约为 2 800 mm,放置床后过道小于现行规范规定的最小尺寸(1 100 mm)。

( 二 )方舱医院
利用现有的展馆、体育馆、厂房等既有大空间建筑,进行短时间内的空间隔断及机电系统改造,形成大规模收治同一病种的无症状感染者或轻症患者的临时医疗设施,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创新举措,也是对应急医疗设施的成功实践。
光谷科技会展中心将大空间展厅进行改造形成方舱医院,湖北日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将厂区进行改造形成光谷日海方舱医院。设计中采用集装箱拼装成医护人员缓冲区通道,由此进入病房;原大空间改建成病房,利用高低隔断分舱。
上海出现了更多类型的大空间公共建筑改造为方舱医院的实践,包括改造物流仓库、利用赛车场搭建帐篷式方舱医院等创新实践。
方舱医院空间较大,在满足无症状感染者或轻症患者的医疗要求之余,还可利用原有空间进行一些患者活动,形成独有的“方舱文化”。轻症患者具备活动的能力,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可开展健身操、广场舞等轻微运动,在学习区、交往区进行社会活动。这是在标准的传染病区不能实现的内容,也是针对新冠疫情无症状感染者或轻症患者的人性化思考。但原来的大空间对负压病区机电系统的改造不利,保证清洁区的环境也较困难。
( 三 )临时救治设施特点分析
箱式建筑受模数限制、安装要求、构造形式等客观条件影响,在建筑性能上不能达到永久建筑的要求。临时性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 5 年,结构设计不考虑地震作用,消防设计的要求也适当放宽。临时救治设施可以在短时间创造大量收治场所,基本符合呼吸道传染病病区的要求,适合出现大规模疫情的地区用于应急隔离,为进行集中隔离、阻断疫情传播争取宝贵的时间。但临时救治设施内部环境较简陋,患者体验欠佳,医疗设施与传染病医院有较大差距,只适合收治对医疗条件依赖度较低的无症状感染者或轻症患者。临时救治设施在疫情后大多须要拆除,还原建设用地或场馆,建设成本属一次性投入。

三、平疫结合的综合医院

在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后,医疗建筑设计者展开了关于平疫结合的探索,旨在对平时正常使用的医疗建筑进行快速地局部改造,形成可应对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的医疗建筑。这一系列探索中,有两方面实践:第一,对综合医院的急诊急救部进行临时隔离用于发热患者抢救及转运等候;第二,将普通病区整体转换为收治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感染病区。
( 一 )可局部转换的综合医院
综合医院为抢救或转运病情危重的发热患者,可在急诊急救部预留弹性空间,且将机电系统分区,设置独立出入口,并与其他区域有物理分隔,建设缓冲急诊区。缓冲急诊区设独立出入口,配置相应的急救用房、急诊诊室和医技用房,平时可作为急诊部使用,疫情时独立管理。
( 二 )可整体转换的普通病区
本次疫情中,各省市还启用了一批备用定点医院,这些医院在普通病区预留改造条件,疫情时通过一系列土建及机电系统的快速改造实现较大量收治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功能。如上海周浦医院北院应急改造工程:改造后的病房平时作为普通病房,病房靠近外窗区域平时作为病房阳台,疫情期间可快速拆除墙体,改造为患者走廊;考虑到疫情时转换的便捷性,医护卫生间设计为卫生通过,病房入口处增加缓冲空间及感应刷手,医护电梯、患者电梯及污物电梯分设在平面的三处;机电系统及管井则按照疫情时的需求进行预留,通过变频处理及阀门满足平时使用要求;转换时,拆除并新增少量隔墙及门窗,新增患者走廊的机电系统,改造病房内的进排风末端。
( 三 ) 平疫结合的医院建筑特点简析
医疗建筑作为投资较高的社会保障性建筑,在用地环境、建设指标、工艺流线、卫生环境、整体设计等方面均有较多制约。平疫结合的医院设计以满足平时使用要求为基础,加入应对疫情的预留条件,既节约用地,又提供较大量满足医疗条件的病区,病区的使用环境较临时设施更优,平时的运行费用比传染病专科医院低。平疫结合的医院建筑通过有限的可预见的改造,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转换,与人防工程的“平战转换”有相似之处。

四、结束语

在平时对城市的公共卫生体系进行梳理,储备合适的应急救治设施,并在疫情发生后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各种设施,是城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课题。


内容来源:《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23年6期


作者:谢珣


作者单位: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医疗建筑设计研究院

相关文章

 

 

关注微博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

点击加关注

关注微信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

点击加关注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杂志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京ICP备14023519号-1 技术支持:九州科创 

欢迎注册

* 邮箱

* 手机

* 密码

* 确认密码

* 注册类型

*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立即登陆

恭喜您

注册成功

 

 

 

 

开始浏览

欢迎登陆

邮箱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自动登陆忘记密码?

登 陆

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登陆成功

即刻开始浏览

 

 

 

 

开始浏览

密码找回

 

请输入您注册时填写的

邮箱和手机号

 

*邮箱

*手机

 

提 交

返回上级页面

密码重置邮件

已经成功发送

 

 

 

 

前往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