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具有前瞻性的

医院建设导向期刊

期刊

邮局订阅 82-607(邮发代号)

订阅,孔浩 01081138756

订 阅投 稿

240元 / 年(全年12期)

《论文重合率自检》

医疗工艺流程究竟有多重要?答案就在这

cnhae  2019-06-27

在医院建筑设计中,医疗工艺流程是设计的重要参考要素,只有对医疗系统功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够设计出令医患都满意的、有特色的医院建筑。

医疗工艺流程广义是指对医院内部全部医疗系统活动的过程及程序,即组成医疗系统整体的各个部分、要素、成分相互组合的方式或构成的形式以及要素之间形成的相互关系。合理的建筑功能布局是实现医疗工艺流程高效便捷目标的保障,先进的医疗工艺流程则是医院建筑功能布局的依据。


主体流程设计

大型综合医院因科室众多,造成了科室间人流、物流等流线过长过于复杂,采用垂直流程布局。有别于传统的王字形组合、放射状多医疗中心、医疗主街+组团分中心式医院总体流程设计。

中南大学湘雅五医院作为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核定床位数为南院1700床、北院800床,总建筑面积约602800m2,在医疗流程设计上创造性采取垂直流程布局模式,将门诊、医技设置在低层裙房之中,通过垂直运输的电梯与上层塔楼中的各个护理单元相连。由此,传统漫长的水平路线转化成了层与层之间的垂直流线。通过“转换服务层”实现了医(医护技)、患(患者)、探(家属探视及非医疗服务)、保(后勤保障)充分分流,以电梯速度2.0m/s计从门诊、医技首层到住院部顶层的时间最短仅22s,患者就医过程均在楼内单流线进行,实现了高效的就医过程、人群隔离、抢救绿色通道。


流线管理设计

一、住院探视模式

目前,住院探视管理对于国内各大医院来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探视人员复杂、往来穿梭影响住院治疗秩序,甚至很多商贩、扒手都能轻易进入住院病房。这对患者的就医和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保证住院部的管理秩序,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湘雅五医院在方案设计时对隔绝门诊人流进入住院部,及住院探视人流控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南院及北院分别设有3组患者及医护人员电梯,均设置在公共电梯附近。住院部的患者及医护人员可以通过第4层医疗连廊通往裙楼门诊及医技各楼层。在裙房4层设置转换门禁,住院部开放探视时间(16:30)之前,外来探视人员需通过公共电梯在4层的转换门禁转换到各个护理单元的公共电梯,方可进入塔楼病房探视。而医护人员和下楼手术、检查的患者则通过医护电梯直接上下。杜绝了住院与门诊、医技患者的交叉,保证了住院部的治疗环境和安全,更加规范了住院病房的管理。


湘雅五医院住院探视人流控制管理


二、ICU探视模式

在国内大多数医院中,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和预防院内感染,ICU都采取了全封闭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虽然在理论上有利于危急重症患者的医治,然而却不能满足患者和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甚至增加患者和家属的心理负担。因为这种管理模式,很多患者临走之前也未能见到家人最后一面,患者家属长时间蹲守在ICU外,对医院的管理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国外医院开始纷纷推出可探视陪护的ICU单间病房,但是因占用面积大,建造成本颇高。

湘雅五医院的设计充分考虑了ICU的这一特点,在ICU的设计过程中反复权衡推敲。仅中心ICU的布局方案前前后后设计了十多套。从最开始的100床缩减到59床,最终定格于81床。在最大程度地保障家属探视陪护需求的前提下,从经济成本上也做了一定的考量。最终的方案将中心ICU按照内外科分为两部分,公用医疗辅助用房,但是分开通道进入病区。病房则根据是否可探视、陪护分为三种。


电子探视病房

电子探视病房患者家属无法直接进入探视或者陪护,但是在ICU家属等候区可通过显示屏和摄像头进行电子探视。


可探视病房

可探视病房位于与ICU的探视走道毗邻。家属可以通过探视走道上的玻璃直接观察到ICU病房内的患者。既杜绝了患者感染的风险,又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需求。


可陪护病房

家属可通过走道,在更衣换鞋间进入可陪护病房,单人ICU病房设置可陪护前室,供家属陪护。这种分级探视的ICU设置方式在满足院感控制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满足了患者与家属的心里需求,是ICU设计和医院人性化管理的一大创新,也必将成为湘雅五医院未来运营管理的一大亮点。


湘雅五医院ICU病房设计


三、以脏器划分门诊中心和护理单元

为集成医疗资源、方便患者就诊,医院在设计时创新地考虑了将门诊按照器官设置了12个门诊诊疗中心,相关联器官的每两个门诊中心就近布局,组成一站式服务的门诊服务单元。每个门诊服务单元都设有一整套登记接待、抽血、肌注、患者服务、物流点位和医护办公休息区,患者可以在每个门诊服务单元内完成相关器官病种的挂号、登记、问诊、门诊检查、门诊治疗等全部门诊医疗服务。

在护理单元的布置中,除了考虑根据到达手术室的方便性垂直方向按照内外科划分外,水平方向按照器官分层设置。在护理单元的设计中,我们利用塔楼的独特造型,除设置护理单元的公共走道外,还大胆创新地设置同层通达的医护走道,医护走道直接连接医护电梯,可供医护人员通行,住院患者也可以在医护人员带领下,经此通道下手术层、医技层进行手术、检查。这样形成住院患者的检查、手术绿色通道,既方便内外科室之间会诊,也为医护人员工作创造了一个相对舒适的工作环境。


四、急危重症中心

湘雅五医院位于长株潭核心位置,毗邻绕城高速、京港澳奥高速,地铁5号线与医院无缝连接,长株潭轻轨、地铁1号线不到1km距离,多条长株潭主干道联通,有着其他医院不可比拟的交通优势。依赖此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医院把打造长株潭地区最大的急危重症救治中心作为重点项目,也是新建医院规模发展的关键。

目前湘雅五医院“危急重症医学中心”的规划是以急诊、急救、EICU、急诊手术为核心,专门设置的急救绿色通道保障了抢救的时效性。急救区设置了抢救室、EICU、急救专用的核磁、CT、DR等影像设备。同时,区内有专用电梯直达2楼急诊手术部,如需要更高级别手术可直通中心手术室。急诊手术部与同层的急诊留观、急诊病房直接相连,手术完成后患者病情稳定可直接转至急诊留观或急诊病房,若生命体征仍然不稳定可通过直达电梯转至1层急救区的EICU。可以说,在建筑布局、医疗工艺设计方面,对创伤危急重症的整个救治过程都做到了最便捷、最高效。急诊同时实现了“一站式服务”,配合物流设计和多科室联动,将为急诊患者抢救赢得宝贵的医治时间。

急诊区域(包含二楼急诊病房、留观病房)总建筑面积约为8000m2,建成以后将是长株潭地区规模最大急危重症医疗中心。我院开辟6条绿色专用通道(脑卒中、急性心梗、多发创伤、颅脑外伤、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心衰),4个急救中心(胸痛中心、脑卒中、创伤、院前)。在急诊区域专门配置DR、CT、磁共振单元,急诊抢救室通过急救手术电梯直达大型门急诊手术间,直线距离仅仅为30m。

急救病区抢救病房紧挨入口,并且与急诊DR、CT、MRI临近,便于第一时间为患者做出最准确的检查。顺着急救主街到EICU,直走到底到达急救专用电梯,直达2层门急诊日间手术和3层手术部。这一路径设计在最大程度上为抢救患者节约了最宝贵的时间,堪称生命的绿色通道。

普通急诊位于急救的西侧,此处安排了挂号、分诊、验血,设置了9间急诊诊室。并且在其东西侧都有直达的走道通向医技检查区。而在普通急诊的南侧设置了通向2层急诊输液、急诊病房、急诊留观的直达电梯。在急诊患者的流线上,做到了最简单、最直接、最清晰明了。

儿科急诊则位于普通急诊的东侧,为考虑儿科患者的特殊性和安全,设置了独立的接待,患者将会被指引到相应的治疗区,使得儿科急诊虽然靠近普通急诊但实际上相对独立。儿科急诊检查、留观及输液位于接待区域的西侧与南侧的儿科门诊无缝对接,将儿科门诊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有利于对儿童专业特殊患者群体进行特殊的照顾和保护,充分体现了设计思路中的人性化考量。


五、手术流程设计创新

传统的手术部及手术患者动线设计时常在效率与经济上无法达到最优的平衡点。或是为了追求最便捷的流程而造成了医护资源、建筑设备资源的浪费,或是节约了资源却流程阻塞,效率低下。湘雅五医院的手术部设计中对手术流程、患者动线、建筑布局进行了反复推敲与周密的探讨。最终的设计方案很好的解决了以上的问题,总结起来有以下几大亮点:


便捷高效的患者手术动线

中心手术部的手术患者主要有三大来源,分别是住院病房、ICU、急诊。

对于急诊手术,可以直接通过抢救区的直通电梯到达2层门急诊手术室进行手术。如病情需要,则可以通过该电梯直达3层中心手术部内部,直接进入相应手术室进行手术。

对于ICU病区的患者,可通过设置在2层门急诊手术室外的直达电梯进入3层手术部。动线全长仅40m,且专用电梯保证了能用最快的速度到达手术室,第一时间对重症监护患者实施手术。

对于住院患者的动线设计,则是手术患者动线设计的最大亮点。住院患者通过医护电梯由医护人员陪同下到3层手术层,进入手术室,其中,对于可自由行动的患者,由医护人员陪同下乘坐医护电梯步行至手术室,这样以来可以有效地降低高峰期医护电梯通行压力,提高通行效率。

而陪护人员则通过公共电梯下至4层,在4层通过转换梯进入3层手术部家属等候。

患者完成手术后沿原路线返回病房,家属可通过等候区与手术通道之间的玻璃分隔看到手术完毕推回病房的患者。如此设计既减小了患者家属对于手术的干扰,保证了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手术环境,又能在最大程度上考虑家属心情,让家属看到患者手术后的状况。


中心手术部流线设计


高效快捷的手术物流供应

超大医院的手术部,一天几十上百台手术运转,需要大量的手术清洁、消毒灭菌物品供应。因此,手术部与消毒供应中心之间的物流成为了决定手术进度、手术室周转的关键。

湘雅五医院在方案设计规划时,为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将消毒供应室的位置定在了手术部正下方的地下1层。这样以来,手术清洁、消毒灭菌物品可直接通过直达电梯从消毒供应中心到达手术部。同时,在手术部污物走道的一头设置了直达消毒供应室的污物电梯。术后需要送往消毒供应中心的手术器械等可直接通过此专用电梯送到消毒供应室进行清洗、消毒灭菌进行周转使用。这一设计缩短了手术部物品供应流线长度,极大的提高了周转使用手术器械的周转速度,提高了手术部工作效率。

医院将不在是传统的患者“求医”的地方,而是为患者提供专业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的场所。医疗流程的创新设计解决的不只是环境问题,最主要的还是以患者为主,缓解他们对医疗机构的抵触情绪,表达了医疗机构一种人文关怀的情愫,这也是医疗机构应该重视起来的问题。

医院建筑的设计不仅要考虑患者,还需要满足医院员工的需求,为他们打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营造一种家的感觉,使他们产生一种荣誉感和责任心,从而希望一直能在这里工作,这样他们服务患者时才会是一种宾客如归的感觉。

相关文章

 

 

关注微博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

点击加关注

关注微信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

点击加关注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杂志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京ICP备14023519号-1 技术支持:九州科创 

欢迎注册

* 邮箱

* 手机

* 密码

* 确认密码

* 注册类型

*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立即登陆

恭喜您

注册成功

 

 

 

 

开始浏览

欢迎登陆

邮箱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自动登陆忘记密码?

登 陆

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登陆成功

即刻开始浏览

 

 

 

 

开始浏览

密码找回

 

请输入您注册时填写的

邮箱和手机号

 

*邮箱

*手机

 

提 交

返回上级页面

密码重置邮件

已经成功发送

 

 

 

 

前往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