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具有前瞻性的

医院建设导向期刊

期刊

邮局订阅 82-607(邮发代号)

订阅,孔浩 01081138756

订 阅投 稿

240元 / 年(全年12期)

《论文重合率自检》

看!这个医院如何引入“城市客厅”~

  2021-12-09

北京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是一座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及区域医疗中心。新龙泽院区项目用地面积为 54300㎡,东西向约为 195m,南北向约为 350m,地势整体较为平坦。用地东侧为西二旗西路,西侧为规划回龙观村西北环路及城市规划绿地,北至公交首末站,东南为养老院,南侧为代征城市公共绿地。项目周边交通便利,用地西侧设有城铁十三号线、铁路京张线、规划高铁京张线等交通路线。


新龙泽院区总建筑面积为 143000㎡,主体建筑地上 14 层,裙房地上 5 层,地下 3 层,建筑高度为59.7m。医院规划床位数为 800 张,日门诊量为2400 人次。项目为 4 个独栋建筑物:医疗综合楼、高压氧舱、液氧站、污水处理站。医院含有洁净手术室 28 间、ICU 床位 60 张、百级层流病房36 间。


新龙泽院区项目场地为不规则的梭形,周边环境复杂,对此,方案在前期规划时结合城市空间序列研究、场地环境分析、声环境模拟等方面解决了项目本身的复杂问题。方案以“城市客厅”为核心 ,将医疗行为与景观空间融为一体,同时对各个环节进行把控,将低碳环保、节约成本、精准施工的理念贯穿始终。



建设背景篇


北京积水潭医院是具有显著医疗特色,集医、教、研、防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其脊柱外科、创伤骨科、矫形骨科、手外科、小儿骨科、骨肿瘤科、运动医学科和烧伤科的医疗技术均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医院设有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北京市烧伤研究所、北京市手外科研究所、北京创伤烧伤抢救中心、北京市骨科疾病研究治疗中心、全国计算机辅助外科学会和计算机辅助外科研究及应用中心等。由于现有院区用地紧张、人流量大,就诊空间紧张等问题日益突出,成为限制医院发展的最大瓶颈。


北京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作为北京市旧城保护和人口疏解政策出台后首个区与区对接建设的保障房配套医院项目,承担着西城旧城疏解民生服务保障的重任,受到北京市政府的高度关注,并被称为疏解典范,同时本项目作为距离京张高铁很近的公共建筑,也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节点。



规划设计篇


方案在用地中部布置医疗综合楼,在其东北侧设计了一处污水处理站,并在污水处理站西侧预留了形状整齐的未来发展用地。用地西南角集中布置了高压氧舱和液氧站。


医疗综合楼主要门诊出入口设置在东、西两侧,西侧设置急诊急救出入口,北侧是住院和行政办公出入口。医疗综合楼为一座大型综合体,由门急诊楼、医技楼、住院楼两栋、科研楼共 5 栋单体连接而成。


因地制宜 引入“城市客厅”的理念


由于院区用地呈不规则的梭形,且用地处于西侧城市主要交通与东侧居住区的过渡区域,方案创新性地引入“城市客厅”的设计理念,用地中心位置的开敞共享公共大厅不仅作为与城市、居住区进行空间对话的形象节点,而且将整个院区各功能自然地整合在一起。



方案以“城市客厅”为核心,采用双医疗主街与下沉庭院的医疗组织模式,共同串联各功能区域,让医生与患者均可以在医疗城内完成医疗、休憩、交流等活动。方案同时将下沉庭院与用地南侧的城市公园及用地西侧的城市防护林串联起来,将医疗行为与景观空间融为一体,创造出步移景异的园林式生态环境。


闹中取静 巧妙解决噪声问题


由于院区用地周边环境复杂,有高速公路、城铁、铁路和高铁,西侧噪声影响大。方案巧妙利用现有场地,将对环境噪声及震动要求较高的病房及医技部分放置于较为安静的东侧用地。同时结合声环境模拟分析,利用建筑排布方式对隔声进行合理优化,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尽量保证患者的人性化需求。



建筑设计篇



灵动变化的流线型建筑形象


方案整体造型采用水平延展性的流线型设计,造型一气呵成、高低错落、灵动流畅、自然舒展。同时,不同的建筑高度及立面弧度、立面窗的变化既丰富了城市天际线,也使得立面整体有所变化,增加了趣味。


在外部形象方面,方案对老院区整体形象做了延续和发展,通过水平延展的立面处理手法,营造出延绵不断的建筑形象,展现现代医院简洁大气的特征。通过线条的粗细变化、浅浮雕式的横向线条变化,使建筑通透、舒展地融入环境之中,突出了医院建筑安详、宁静的特点。在设计过程中进行了多方案比选,最终采用了深、浅两种白色的规律变化,打破单纯的横向线条,增添更多的细节变化。


高效集中的双主街式平面布置


综合楼采用了传统的鱼骨形架构模式,围绕着双医疗主街布置医疗功能。西侧主街主要连接门诊部分,东侧主街主要连接医技及住院部分,两条主街的尽头为科研部分。两条主街之间设置有景观庭院,为就诊者提供了轻松、舒适的就诊环境。医疗综合楼的平面布局充分考虑了各功能区域的联系,比如:门诊应靠近各类检查科室、检验科、药房、治疗中心、门诊手术间;急救、急诊应靠近放射科、洁净手术室、病房楼;门诊手术室应靠近洁净手术室;洁净手术室应靠近中心供应室、血库、病理科、ICU。方案尽可能地将联系紧密的功能科室相邻布置,减少患者的穿越,提高使用效率。




* 双分区设计的洁净手术部


洁净手术部作为医院的核心区域,普遍存在更新难的问题。方案采用“双分区”设计理念,将手术部的 28 间手术室分成互不影响、可独立运行的两个分区,每个分区设置独立、完善的手术功能配套系统、机电系统,做到可分可合、统筹兼顾,为将来手术部更新改造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 拥有独立配套用房的骨髓移植病房


医院共有百级骨髓移植病房 36 间,位于院区南住院楼的十二层、十四层,上、下独立分区设置,每个骨髓移植病房单元各有病房 18 间以及独立的配套用房和设备。



交通组织篇


人车分流的立体交通


方案结合医院的功能分区,合理布置院区道路,有效组织各类交通,以适应医院区域内各项交通及消防的需要。设计中采用交通流量模拟分析,确定院区出入口和建筑内扶梯的位置、数量。院区共设4 个出入口,分别位于用地东、西两侧的城市道路上,每边各有两个。整体采用人车分流的立体交通模式,在地下一层设置门诊车行入口大厅及专用临时落客通道,方便乘车患者快速便捷地进入医疗区。地面除急救车等紧急车辆的通道外,均为步行通道,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医疗综合楼内部流线组织


医疗综合楼功能复杂,须合理组织人流、物流,做到洁污分区明确,同时满足防火、疏散要求,合理安排客梯、货梯、医用电梯及疏散楼梯等。医疗综合楼的西侧主街与门急诊及地下车库各层相连;东侧主街与地下及地上医技各层相通。每层东、西主街之间均有连廊。


* 门急诊、医技及住院患者流线


医疗主街上的患者可利用垂直交通设施,快捷到达各功能区域。同时,门诊、医技之间设有连廊,便于门诊患者进行医技检查等。


* 医护人员流线

在门诊区西侧设置医生专用通道,在医技区东侧设置医生专用通道,在南、北住院在护理单元北侧设置医生专用通道并结合通道布置有医生办公休息区域。医生专用通道可降低医患间的交叉传染风险。


* 送餐及洁净物品流线

医院在各功能区均设有专用的洁梯、餐梯、货梯及物流通道组织清洁品及送餐的流线。



特色设计篇



声环境模拟技术的应用


用地西侧嘈杂的噪声环境是医院方案设计的不利因素,在设计前期,通过噪声模拟优化建筑形态,尽量减少环境的干扰。场地西侧有 5 条主要的交通线路,分别是铁路京包线、城铁十三号线、城铁昌平线、高铁京张线、京新高速,其中京张高铁对场地噪声的影响最大,当高铁通过时,建筑西侧表面噪声比高速路和城铁运行时的噪声高 10~20dB(A),几乎掩盖了其他声源的作用,成为最主要的声源。根据《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2010),医院各功能区允许的噪声级为 35~40dB,其中病房及各类重症监护室对噪声的要求最高。通过对不同建筑形态的模拟,最终确定了两栋“一”字形单护理单元病房楼(南、北各一栋)布置于用地东侧的建筑形式。




BIM 技术的应用


方案造型运用了大量曲面元素,实际空间效果难以预判。运用 BIM 技术可以从任意一点抓拍出此点的人视效果,从而对空间尺度有更加精准的把控,以达到宜人的空间感受。方案设计中应用 BIM 技术对走廊内多专业管线交错且容易出现问题的位置进行模拟,从而更好地布线。利用 NAVISWORKS 软件进行管线碰撞检测,减少了设计失误。同时,通过 BIM 技术与施工单位进行对接,模拟施工进度,使设计与施工更加有效衔接,降低了沟通成本。


装配式技术的运用


建筑内部墙体采用了预制的 PRC 轻型隔墙,绿色环保;在用地中心位置的公共大厅区域采用了钢结构体系及装配式技术;外立面采用了铝板幕墙及单元式幕墙窗的构造方式。装配式技术的应用不仅减少了污染,也提升了施工效率。



智能化系统的应用


院区设置了医院业务网(内网)、办公网(外网)、数字视频安防监控专网、统一视频专网,为实现医院业务的全数字化、管理的全自动化、安全的全方位化提供了强大的网络架构支撑,为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及云计算的应用提供了条件。院区同时采用先进的气动物流传输系统及自动发药系统,提高了医院的运营效率。


专业设计篇


结构


住院与医技部分存在较大范围的净化区域,为避免净化区内有变形缝,将住院部分与医技楼连为结构整体,形成多塔结构。门诊大厅钢结构 4 层通高,按计算长度系数法计算的钢柱长细比难以满足规范要求;通过屈曲分析确定钢柱临界应力,控制其荷载工况下的应力小于其临界应力,从而满足了建筑对构件截面的控制要求。同时建筑在外立面上存在局部台阶的造型,通过将部分钢柱改为折形柱,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很好地满足了建筑的造型要求。


暖通


医院采用了全空气空调系统,当室外空气焓值低于室内时,可以进行全新风运行,利用新风消除内部热量,并采用排风热回收技术,回收排风中的冷、热量,更为节能环保。为了防止交叉污染,各房间的送、排风均设置定风量阀,控制房间送、排风量,以此来控制房间的正负压状态;并采用复合型静电极化纤维空气净化消毒器,避免因空调系统而产生交叉感染。


给排水


医院的生活给水系统采用了分区供给的方式,低区由市政直供,高区由生活水箱及变频泵组加压供给。热水系统分区与冷水系统相同,以保证压力的平衡。同时,医院还采用太阳能加热装置为部分生活热水提供预热。


电气


为提升手术部室内空间的净高,将不间断电源(UPS)设置在设备层 UPS 间内,既便于日常维护与检修,又解决了一般设计中将 UPS 设置于手术室夹墙内带来的热量聚集对设备寿命和可靠性的影响。


动力


医院的锅炉系统选用了自带热回收装置的设备,采用国内外常见的三回程湿背式结构,运行经济安全。空调热水系统采用变流量设计,循环水泵采用变频控制。凝结水回收采用闭式凝结水回收装置。同时,锅炉房采用天然气为燃料,烟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的排放浓度都可达到排放标准的要求,并采用了高空排放方式。



绿色节能篇



大型综合医院是人员密集场所,其特殊的卫生要求对通风采光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方案尽量为建筑提供自然通风、采光,在双医疗主街中间设置了内部庭院,保证了每个医疗主街的一侧均可以自然通风、采光;公共大厅中部的椭圆形庭院、东部直达地下一层的下沉庭院以及各医疗模块中部的天井都使医院变得更加开敞。这些细节设计可减少医院运营中的空调与照明能耗。


方案设计过程中不仅通过建筑规划布局、立面开窗等设计手法来实现节能,同时还利用各种节能软件进行模拟计算,以求实现建筑能耗的降低,并形成人性化的疗愈环境。为了使建筑达到良好的通风效果,还利用了三维建模分析各大厅、庭院区域引入自然通风后的空气流动模式,根据生成的模拟数据优化院落空间的造型以及开窗位置、形式、高度,最终达到不仅满足患者舒适性需求,同时使自然通风更加高效的效果。


内容来自:《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21年11期

相关文章

 

 

关注微博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

点击加关注

关注微信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

点击加关注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杂志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京ICP备14023519号-1 技术支持:九州科创 

欢迎注册

* 邮箱

* 手机

* 密码

* 确认密码

* 注册类型

*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立即登陆

恭喜您

注册成功

 

 

 

 

开始浏览

欢迎登陆

邮箱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自动登陆忘记密码?

登 陆

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登陆成功

即刻开始浏览

 

 

 

 

开始浏览

密码找回

 

请输入您注册时填写的

邮箱和手机号

 

*邮箱

*手机

 

提 交

返回上级页面

密码重置邮件

已经成功发送

 

 

 

 

前往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