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具有前瞻性的

医院建设导向期刊

期刊

邮局订阅 82-607(邮发代号)

订阅,孔浩 01081138756

订 阅投 稿

240元 / 年(全年12期)

《论文重合率自检》

医疗建筑设计中地域性的表达

许传刚 李保宁 来源:《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杂志  2017-08-02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医院的需求和认知也在不断变化与提高。医院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冷漠的治病救人“工厂”, “情感化、舒适化、生态化”成为医疗建筑未来的发展方向。

医疗建筑是充满特殊性与复杂性的建筑形式,人们在进行医疗建筑创作时,核心任务是合理的功能布局及高效的流线组织,而往往忽略了对地域文化的传承。

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 生产生活方式等;它是指文化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与环境相融合、打上了地域的烙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具有独特性。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通过集体记忆唤起人们内心的认同感、方向感,引起参与者的共鸣和归属感。

医疗建筑的设计者们不能再局限于满足基本的功能需求,需要去思考如何通过医疗建筑与地域文化和地域环境的融合,创造有情感的医疗空间,提升医疗建筑空间的品质及使用者的认同感。

南宁建筑文化特点

南宁,又被称为“绿城”,位于广西南部,地处亚热带,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1℃,是一座历史悠久、环境优美、民族特色浓郁的园林化城市。

南宁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及地域文化塑造出独特的建筑文化,主要特征如下:

在建筑造型元素方面,屋顶肌理丰富、高低错落,有单坡屋顶、双坡屋顶、四坡散水等形式,建筑之间用高低错落的马头墙进行分割;在建筑体块上,采用局部吊脚楼的形式,檐口、腰檐、腰廊与吊脚楼的垂直支撑形成对比,丰富了建筑造型。

在当地的传统建筑中,公共属性特别强而又富有地域特色的有廊桥和鼓楼。廊桥四面开敞,挑檐深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遮阳避雨、休憩、交流、聚会的场所。它在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建筑空间处理手法较为丰富,建筑与围墙、入口等形成天井、院落等空间,回廊形成庭院进入室内的过渡空间;有的还利用挑廊等形成的半户外空间丰富了空间层次;大量灰空间的使用,如在入口设置的“吞口”,既是对当地多雨潮湿气候的回应,又增加了独特的休闲场所;檐廊空间不但丰富了建筑立面,而且起到一定的遮阳、避雨的效果;地层架空的吊脚楼,将架空部分围合空间用于喂养牲口或者堆放杂物等用途。

项目概况

南宁明安医院位于南宁市五象新区,北邻玉洞大道,为现状道路。西邻新良路,南邻冬花路。东侧为空地。用地近似平行四边形,南北长约330m,东西宽约246m。总用地面积为7.9m2,合119亩。基地周边散布着大大小小的村落及农田,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南宁明安医院,总建筑面积为10.9万平米,总床位为600床,设计门诊量最大3000人次,医院建筑高度52米,地上12层,地下1层。

医疗建筑地域性表达的策略

地域性如何在医疗建筑创作中得到表达?可以从“地域建筑语言演绎”“自然环境”“情感空间”的营造三个方面寻找切入点。

*地域建筑语言演绎

在建筑的外立面设计上,为了充分展现地域特点并使之与时代特点结合,我们常以新材料、新技术和新思考,对地方传统建筑独有的特色进行新的组合和表达,从而在医疗建筑中营造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减小患者对医院的排斥心理,同时也有利于建筑与城市的融合。

提取南宁地区传统建筑聚落的肌理及吊脚楼的元素,将医技、门诊单元的形体前后错动,打破规整的布局形式;建筑第五立面采用折线形式,有意化解大体量建筑的压迫感,为患者创造一个轻松的建筑形象;医技部首层架空,呼应传统吊脚楼的形态,同时也强化儿科、急诊等功能的入口空间,使建筑形体更为丰富,建筑与周边环境有了更多的对话。

立面细节回应传统建筑,设计中对传统建筑中的水平挑檐进行演绎,形成可以承载种植土的花池,将其设置于建筑外墙上,不仅为建筑提供遮阳的功能,同时为每层建筑的室内提供绿化,形成垂直的绿化体系,创造出适宜患者休养的医疗环境。

*与地域气候、环境的契合

地域性的重要差异来自于该地方由于自然气候因素差异所形成的文化特征。尊重环境、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是当今地域建筑的重要创作原则之一,能耗较大的医疗建筑更应该传承地域性的这种特征。

本方案设计不仅仅局限于建筑空间关系、空间形态的研究,也有意识地从当地的自然环境中寻求建筑创作的元素。设计中将门诊大厅及医疗主街完全开敞,以此回应南宁地区的气候条件;门诊大厅上部设置玻璃飘蓬,飘蓬局部镂空,增加了建筑内的自然通风,在降低建筑能耗的同时,也为患者提供了一个舒适的自然环境。

*“情感空间”的营造

建筑的公共空间是患者和医护人员活动最频繁的建筑内部空间,在其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并采用适宜的空间尺度,营造“情感化”的空间氛围,可以提升就医体验,改善患者在医院的心理感受,增加患者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缓解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实现对地域文化和城市文脉的传承。营造具有地域文化的医院建筑空间。

传统记忆的植入廊桥是当地人最为熟知的公共场所,承载着当地人的“记忆”,设计中将廊桥概念引入门诊大厅中,通过门诊大厅内部木格栅、空间形态及符号的运用,传递出廊桥的空间意象,增加患者对建筑空间的认同感。

        *创造适宜的空间尺度

       门诊大厅相对较为狭长,设计中通过三道连桥将整个门诊大厅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庭院空间,并赋予每个庭院不同的功能,如交通庭院、绿化庭院等,弱化室内空间尺度,形成舒适宜人的建筑空间。

 

在医疗建筑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和符号,是实现地域文化表达和医院精神传承的具体举措,可以在医疗建筑空间中营造“认同感”和“归属感”,唤起人们的共同“记忆”,让患者有更好的就医体验,同时为医护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此外,通过医疗建筑来表达地域文化,使医疗建筑融入当地的城市环境中,有助于营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风貌。                           

许传刚 李保宁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相关文章

 

 

关注微博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

点击加关注

关注微信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

点击加关注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杂志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京ICP备14023519号-1 技术支持:九州科创 

欢迎注册

* 邮箱

* 手机

* 密码

* 确认密码

* 注册类型

*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立即登陆

恭喜您

注册成功

 

 

 

 

开始浏览

欢迎登陆

邮箱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自动登陆忘记密码?

登 陆

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登陆成功

即刻开始浏览

 

 

 

 

开始浏览

密码找回

 

请输入您注册时填写的

邮箱和手机号

 

*邮箱

*手机

 

提 交

返回上级页面

密码重置邮件

已经成功发送

 

 

 

 

前往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