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具有前瞻性的

医院建设导向期刊

期刊

邮局订阅 82-607(邮发代号)

订阅,孔浩 01081138756

订 阅投 稿

240元 / 年(全年12期)

《论文重合率自检》

医院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医疗空间重构——北大人民医院白塔寺院区医疗楼修缮保护和医疗流程再造

孔贞 田军 来源: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16-11-24

一、百年沧桑:中国近代史上的中央医院

北京中央医院(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是国人筹建的首家西医综合医院,由伍连德博士建议创立并担任首位院长。面对当时国人运营医院的落后面貌,伍连德博士立志建设一所堪与美国医院相媲美的现代化医院,树立中国医院典范,以发展中国的医学科学事业。1915年由他倡议兴建,并在1916年奠基,历经两年多时间建设,于1918年正式开业。在《创建中央医院记》碑文中对落成的医院赞誉道:“与欧美诸州并荣齐列,岂不盛哉”,可见当时之盛况(图1)。

图1医院初建时期航拍图

中央医院选址于北京阜成门大街(今阜成门内大街),位于妙应寺白塔附近,其东侧为历代帝王庙。对此建设用地,伍连德博士颇为满意,认为不仅“地基宽旷”,而且“空气清佳,东可凭眺景山,西可远临西蚰”,是建设医院的良好基址(图2)。

图2中央医院地理位置

一个世纪以来,中央医院历经数次历史变革,像一位老人一样见证着历史:北京中央医院(1918~1948年)——中央人民医院(1950~1955年)——北京人民医院(1956~1957年)——北京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1958~1984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0年至今)。

图3医院发展历程

二、思昔抚今:改造前(2015年)的北大人民医院

(一)现有医院建筑结构

图4历史原貌

图5建筑现状

白塔寺院区医疗楼是北京市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该医院建筑坐北朝南,为典型的维多利亚式建筑,具有折衷主义特征,砖混结构(图4)。东、西两端为燕尾式,中部南向突翼作为厅廊,中部北向建有3个短翼。东、西两翼端为平顶屋面设计,主体为木构屋架坡屋面,上覆红色陶瓦(图5)。主楼原为4层建筑,分为底层(半地下层)及地上3层(两翼端为地上两层)。该建筑底层东端设有门诊入口,一层中部南向设正门,室内通道南侧设有电梯及主楼梯,北侧设有两处辅楼梯。1984年,主楼顶层因火灾遭到焚毁,仅保留底层(半地下层)及其地上2层,沿用至今。

(二)存在问题

历经百年,原有的建筑布局早已不能满足现代医疗的使用要求,亟需拆改。但实际情况是该建筑结构形式是砖混结构,大部分隔墙无法进行拆改;之后又经历1972年大地震,结构变形严重;且没有原有结构施工图纸(图6)。那么如何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完成文物修缮保护和医疗流程再造,实现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医疗空间重构,是设计的关键和难点。

图6燕尾式建筑平面布局

通过调研,我们给这位“百岁老人”把脉,发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以该项目的中心供应和手术中心为例,手术中心仍然是20世纪60年代的面貌,无层流净化设计,洁污进出为同一出入口,流线交叉严重,完全不能满足《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要求(图7);

图7手术室流线交叉现状

第二,该建筑综合门诊、医技和住院等多种功能,合理的交通设计尤显重要,但现状是水平交通交叉混乱,垂直交通更为紧缺,甚至没有医疗电梯;

第三,所有病房均不是标准病房,面积狭小,且采光通风不佳;

第四,由于缺少大厅、候诊区、交通厅等公共共享空间,造成走廊中人满为患的现象;

第五,医生办公环境分散且条件差,需要整合扩充;

第六,在尊重历史原貌的前提下,复建符合洁净要求的手术中心。

图8入口处科林斯柱式

虽然她“伤痕累累”,但在许多细节上历史遗存精华犹在。例如,医院入口处正立面门廊处4根科林斯石柱保存尚好(图8);二层的水磨石地面历经百年,包浆完好,依旧散发着温润优雅的光芒;主楼一层门厅里一百年前设计的院标也仍然保存完好(图9)。

图9二层门厅内保存完好的百年院标

综上所述,基于文物保护的前提,医院在进行改造设计时,需要将科室部门做统筹安排,以实现布局最优、流线简洁的目标,并满足医院的使用和规范要求。

三、再续华章:白塔寺医疗楼的修缮保护和医疗流程再造

该医疗楼项目改造涉及文物保护、工程加固改造和医疗工艺设计等方面,为此,结合医院现状和要求确立工作开展的基点,包括规划设计具有合理的功能组织、清晰的医疗流程;创造人性化医疗环境和医护工作空间;整合资源,为医院运营成本控制创造条件;遵循真实性、整体性原则,使文物保护建筑历史再现(图10)。

图10规划总平面图

(一)医疗流程再造

图11医疗流程再造

由于医疗楼的使用功能较为综合,人流分类十分复杂,除了各层不同的功能安排之外,各楼层的平面设计也满足洁污分流、内外有别的原则。医院出入口的设置上,在首层分别设置了门诊、口腔科和体检中心3处出入口,使人流从首层开始就做到有效分流,改变了原来只设1个出入口而造成的易拥堵的现象;在垂直交通上,首先在中心区域为患者设计电梯厅及医用电梯,另外在南北4个配楼病区内设置了污物电梯,并将患者电梯和医护人员电梯明确分开,在有限空间资源下,实现洁污、人物的分流,使医疗流程得到极大改善(图11)。

(二)医疗功能重构

图12合理功能分区

改造前,该医疗楼首层为门诊部、二三层为病房区,但限于现实条件,病房区没有1间能够达到标准病房的要求,且医生办公区和护士治疗区分布零散,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在改造中应从医院运营角度考虑,在病房区核心位置集中设计医办、医生休息室、值班室、更衣淋浴室等房间,分别服务南北4个病区,既整合了人力资源又解决了医生办公区面积少、环境差的问题(见图12);在主楼的东西两端弧形区域,设置南病区集中护士站,利用其特色空间,扩大护士站的可监护面,真正发挥医患交流的作用。

北侧两个病区经过一系列整合,改造成为有独立卫生间的标准病房,且病房朝向、采光、通风俱佳。虽然改造中技术难度大、不确定因素多,但工作人员技术攻坚,最终实现了方案设计,极大地改善了住院环境,成为此次改造工程的亮点(图12)。

(三)手术室复建

图13手术室复建

手术室复建巧妙地利用了新建的患者电梯及污物电梯,在垂直交通上实现洁污分流、人物分流。在此基础上,还设置手术医生办公区、卫生通过区、物品库、洁净走廊、清洁走廊等必备的辅助用房,打造出1间百级手术室和7间万级手术室,最终实现手术中心设计目标。另外,为了在项目改造过程中使建筑立面及屋顶保持原有风貌,经过多个专业建筑师缜密计算,克服结构加固、特别预制空调机组、屋顶内送排风等一系列困难,终于将8台手术室洁净空调机组安置在坡屋顶内,满足了文物保护的修缮要求(图13)。

(四)完整再现历史外观

图14医疗楼旧址修缮后立面效果

该医疗楼的历史外观具有不可复制的独特性。沿南侧主立面,大气而不失细致,整体运用古典建筑语言,局部及细节上又采用巴洛克艺术的处理手法。本次历史建筑的保护设计,力求完整再现其历史外观的特色风貌,留存其特色,延续其价值(图14)。

图15二层门厅的原门窗

在项目改造过程中,修缮了建筑立面及弧形转角立面的风貌,修复水刷石墙面和精致雕饰,按照历史样式复原主入口大台阶及柱式,完整修缮了二层门厅的原门窗(图15),立面门窗按照历史原样采用金属框原样仿制,提升了品质。

四、结束语

北大人民医院白塔寺院区医疗楼保护修缮和改造设计,遵循真实性、整体性原则,在保护文物的前提下,通过医疗功能的重构和医疗流程的再造,合理利用建筑空间,提升了医院的整体品质。充分体现出该医院建筑独特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使历经沧桑的建筑遗产优雅而有尊严的走向未来!


孔贞 田军

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

 

 

关注微博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

点击加关注

关注微信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

点击加关注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杂志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京ICP备14023519号-1 技术支持:九州科创 

欢迎注册

* 邮箱

* 手机

* 密码

* 确认密码

* 注册类型

*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立即登陆

恭喜您

注册成功

 

 

 

 

开始浏览

欢迎登陆

邮箱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自动登陆忘记密码?

登 陆

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登陆成功

即刻开始浏览

 

 

 

 

开始浏览

密码找回

 

请输入您注册时填写的

邮箱和手机号

 

*邮箱

*手机

 

提 交

返回上级页面

密码重置邮件

已经成功发送

 

 

 

 

前往查看